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苏州雲裳绣艺有限公司在苏州发起“一周一非遗”项目,采用家庭参与模式传承非遗技艺。该项目以周为单位,将苏绣、核雕、桃花坞木刻年画、紫砂等传统技艺拆解为亲子共学课程模块,构建“家庭基因链”传承体系。
项目团队开发可视化教程,运用显微镜头展示苏绣“十六丝劈分法”“三百二十丝劈分法”中蚕丝分裂过程,并通过三维动画解析核雕“浮雕镂空十六式”的刻刀轨迹,形成系统的“技艺基因图谱”。配套推出“家庭工坊套装”和“技艺成长树”计划,通过互动工具包和成长记录机制,增强家庭传承趣味性。
课堂设置有沉浸式体验环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讲解0.02毫米蚕丝的刺绣应用,家长通过VR设备体验镇湖绣庄生产场景。项目运行两年来,已形成了商业与人文价值兼顾的运营模式,例如,青少年创作的AI绘画与苏绣结合作品“赛博朋克风刺绣卫衣”已进入市场销售。
此外,苏州工艺美院主持建立的“百工录:中国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与创新”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和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立足非遗项目,着眼百种手工技艺,借助数字化手段,记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故事。学校还通过工坊项目与非遗技艺展演等系列实践,推动职业教育合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
截至2025年7月,“百工录”依托87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民间(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的41个项目进行了数字化、教学化、系统化地资源整理,并推广和应用于非遗人才的培养与培训中。
发布于:北京市盛达优配app-配资实盘-靠谱股票配资-炒股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